健走新知

Knowledge

不想失智?跟著神經內科醫師這麼做

2017/05/25
想預防失智,從大腦抗老開始。長期投入失智症研究的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傅中玲表示,國內外已有多篇研究證明,運動和少吃可預防失智,所以她不開車,能走路時盡量選擇走路,飲食上也不過量,且從事「動腦」工作,也可讓她保持大腦思緒清晰。她只感嘆工作太忙,無法有更多時間運動,但她會想辦法努力達成。
1609147954if87y
傅中玲表示,關於運動防失智的研究非常多,證據最充足,她建議從中年開始定期運動,且要有一定強度,不能只是「散步」,至少運動完心跳應達每分鐘130下,腦子不萎縮,老年失智機會就較低,所以英文有一句俗話就是「現在抽不出時間運動,以後就會抽出時間生病。

有研究指出,走路開始變慢是身體和大腦情況變差的表現,所以不能把走路慢當作「老」的表現,可能智能也跟著下降了。不過傅中玲笑說,當發現自己走路變慢別擔心,可以訓練自己邊走路邊思考,例如走路的同時算數學,或是「七步成詩」,這種雙重訓練是用來幫助帕金森氏病人,且確實有成效。

至於「健腦」活動能幫大腦抗老嗎?傅中玲不遲疑地說「會!」雖然健腦的研究證據沒有運動來得強,但她舉例,北榮長期帶領長輩閱讀、彈奏樂器、下棋等,這些能夠動腦思考的活動,確實發現有效預防長輩失智。另社交活動也有健腦成分存在,喜歡參加社交活動的長輩也比較不會失智。

國外有研究報告指出,從事動腦工作的人,比從事體力勞動工作的人,更不會失智。不過傅中玲對此研究抱保守態度,她說,畢竟從事動腦工作的人薪資待遇較高,較富裕的人可能愈有錢有閒運動保養,所以研究結果當參考就好。

傅中玲坦言,失智的危險因子幾乎都會從中年開始累積,所以從中年就要矯正不利因子,例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對老年失智都有影響。可惜男性不如女性重視健康,常在健康出狀況後才後悔。

曾有小鼠研究發現,只吃一般食物量7成的小鼠,其壽命比吃正常食物量的小鼠來得久,也就是小鼠吃得少,但活得久且有活力,後來用猴子做實驗,也有類似發現;結論認為要長壽,飲食量就不能多。雖然機轉目前不清楚,但有一派學者認為,暴飲暴食要用更多能量來消耗,壽命當然就不長。

傅中玲表示,上述實驗有參考價值,因肥胖本來就是一種慢性發炎,對腦子比較不利,且當血壓和血糖過高且失去控制,長期會產生許多併發症,誘發失智機會也高。當然,瘦成皮包骨也不好,她建議每天飲食吃七到八分飽,但營養一定要均衡。

談到飲食營養,傅中玲表示,多蔬果、多白肉的「地中海飲食」已證實有防失智效果,和台灣的紅肉飲食習慣不同,建議蛋白質攝取可改魚肉為主,蔬果也應多吃;另有研究發現喝咖啡也可防失智。

中研院最新研究也發現,印度失智人口少,可能是因咖哩內的「薑黃素」幫大忙,不過傅中玲說,依流行病學角度來看,印度平均壽命低,所以失智人口才少。

傅中玲表示,國人對飲食營養很瘋狂,經常有新研究出爐,就瘋狂吃某種單一食物,但食物應多樣性攝取營養才是,若想從食物中得到某種單一營養成分,還不如從「藥物」攝取來得穩定。她建議,對於健康食物,可以多吃一點、多喝一杯,不需要強迫狂吞狂喝。

至於抽菸、酗酒及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因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及中風機會,失智風險也跟著增加。而且睡覺時間是大腦清除類澱粉蛋白的時間,一旦熬夜作息大亂,類澱粉蛋白堆積,情緒易憂鬱,晚年失智風險也增。

資料來源:元氣網 2016/9/13

標籤: 健走 運動 失智 阿茲海默症

我要留言

越走越長壽!擺脫中風、失智、心臟病

2017/01/17
根據《歐洲心臟協會》研究,持續追蹤69名年紀介於30-60歲,有運動習慣包含走路、慢跑、間歇運動或是高強度訓練的人,發現這些人比沒運動的人增加3-7年的壽命。
Image-446-1
走路的好處
根據《mercola》網站報導,走路有助於減緩老化,對於任何年紀的人都有幫助,倫敦聖喬治心臟病基金會與醫學院教授 Sanjay Sharma表示:「我們無法阻止老化,但我們可以延緩老化的時間,像是90歲時外表仍停留在70歲;運動有助於延長3-7年的壽命,同時有助於維持大腦認知預防失智」。走路的好處從反面來說,就是「減少坐著的時間」,一天坐著超過八小時會增加90%的機率罹患糖尿病,以及增加罹患心血管與癌症等其他致命的健康問題。另外有研究發現,每個小時起來走動兩分鐘可以延長33%的壽命,根據《英國國家健康組織》的建議,每天走一萬步有助於促進身體健康。

每天走30分鐘的好處
1.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2.有效控制血壓血糖
3.維持正常體重避免肥胖
4.讓心情保持愉悅
5.預防骨質疏鬆
6.降低罹患乳癌大腸癌風險
7.減少胰島素抗性(治療糖尿病)
8.幫助睡眠
9.促進血液循環


如何養成走路習慣
一開始可以先從較短時間開始,配合適合自己的速度,日後可以依個人狀況,逐漸增加速度與距離。你可以試著每天花20-30分鐘的時間走路,許多人會說太忙、沒時間,但其實靠改變平時習慣就可以了!像是不搭電梯改走樓梯,提前一站下車走到目的地,或是利用午休抽空到外面走一走;一段時間之後你就會發現身體變得比以往更輕盈、思緒加快,體力也會比以前好上許多。長期走下來有助於促進身心全面健康,想要活得更久的人,一定要趕緊加入「走路」的行列!

資料來源:每日健康2016/11/4

原文出處:mercola

 

標籤: 健走 健康 失智 心血管疾病 阿茲海默症

我要留言

不想失智?跟著神經內科醫師這麼做

2017/01/09
        想預防失智,從大腦抗老開始。長期投入失智症研究的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傅中玲表示,國內外已有多篇研究證明,運動和少吃可預防失智,所以她不開車,能走路時盡量選擇走路,飲食上也不過量,且從事「動腦」工作,也可讓她保持大腦思緒清晰。她只感嘆工作太忙,無法有更多時間運動,但她會想辦法努力達成。

        傅中玲表示,關於運動防失智的研究非常多,證據最充足,她建議從中年開始定期運動,且要有一定強度,不能只是「散步」,至少運動完心跳應達每分鐘130下,腦子不萎縮,老年失智機會就較低,所以英文有一句俗話就是「現在抽不出時間運動,以後就會抽出時間生病。」
AK9O1443
        有研究指出,走路開始變慢是身體和大腦情況變差的表現,所以不能把走路慢當作「老」的表現,可能智能也跟著下降了。不過傅中玲笑說,當發現自己走路變慢別擔心,可以訓練自己邊走路邊思考,例如走路的同時算數學,或是「七步成詩」,這種雙重訓練是用來幫助帕金森氏病人,且確實有成效。

        至於「健腦」活動能幫大腦抗老嗎?傅中玲不遲疑地說「會!」雖然健腦的研究證據沒有運動來得強,但她舉例,北榮長期帶領長輩閱讀、彈奏樂器、下棋等,這些能夠動腦思考的活動,確實發現有效預防長輩失智。另社交活動也有健腦成分存在,喜歡參加社交活動的長輩也比較不會失智。國外有研究報告指出,從事動腦工作的人,比從事體力勞動工作的人,更不會失智。不過傅中玲對此研究抱保守態度,她說,畢竟從事動腦工作的人薪資待遇較高,較富裕的人可能愈有錢有閒運動保養,所以研究結果當參考就好。

        傅中玲坦言,失智的危險因子幾乎都會從中年開始累積,所以從中年就要矯正不利因子,例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對老年失智都有影響。可惜男性不如女性重視健康,常在健康出狀況後才後悔。

        曾有小鼠研究發現,只吃一般食物量7成的小鼠,其壽命比吃正常食物量的小鼠來得久,也就是小鼠吃得少,但活得久且有活力,後來用猴子做實驗,也有類似發現;結論認為要長壽,飲食量就不能多。雖然機轉目前不清楚,但有一派學者認為,暴飲暴食要用更多能量來消耗,壽命當然就不長。

        傅中玲表示,上述實驗有參考價值,因肥胖本來就是一種慢性發炎,對腦子比較不利,且當血壓和血糖過高且失去控制,長期會產生許多併發症,誘發失智機會也高。當然,瘦成皮包骨也不好,她建議每天飲食吃七到八分飽,但營養一定要均衡。

        談到飲食營養,傅中玲表示,多蔬果、多白肉的「地中海飲食」已證實有防失智效果,和台灣的紅肉飲食習慣不同,建議蛋白質攝取可改魚肉為主,蔬果也應多吃;另有研究發現喝咖啡也可防失智。中研院最新研究也發現,印度失智人口少,可能是因咖哩內的「薑黃素」幫大忙,不過傅中玲說,依流行病學角度來看,印度平均壽命低,所以失智人口才少。傅中玲表示,國人對飲食營養很瘋狂,經常有新研究出爐,就瘋狂吃某種單一食物,但食物應多樣性攝取營養才是,若想從食物中得到某種單一營養成分,還不如從「藥物」攝取來得穩定。她建議,對於健康食物,可以多吃一點、多喝一杯,不需要強迫狂吞狂喝。

        至於抽菸、酗酒及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因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及中風機會,失智風險也跟著增加。而且睡覺時間是大腦清除類澱粉蛋白的時間,一旦熬夜作息大亂,類澱粉蛋白堆積,情緒易憂鬱,晚年失智風險也增。


資料來源:元氣網 2016/9/13

標籤: 健走 健康 失智 阿茲海默症 帕金森氏症

我要留言

停止運動10天 認知易衰退

2016/09/09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平常有運動習慣的壯年人、年長者,只要一停止運動十天,大腦海馬迴等區域血流就會明顯減少。
n0908banner
停止運動10天 大腦海馬迴血流減少
美國馬里蘭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團隊以50歲到80歲有運動習慣民眾為研究對象,運用核磁共振攝影檢查(MRI)觀察這些人停止運動10天後的大腦血流變化,結果發現,當這些人停止運動,大腦部分區域血流便明顯減少,大腦海馬迴也含括其中。

運動對維持大腦健康很重要
研究首席作者運動生理學副教授卡森.史密斯表示,大腦海馬迴在學習、記憶上扮演重要角色,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萎縮時,通常也是從海馬迴開始。有老鼠實驗顯示,老鼠接受運動訓練時,大腦海馬迴會長出新血管、新神經元,對於年長者,運動可保護大腦海馬迴,避免大腦海馬迴萎縮。而這項研究發現,只要一停止運動十天,大腦血流就會大幅減少,可見運動對維持大腦健康非常重要。此研究成果已發表於《高齡神經科學探索》期刊(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參與研究民眾都是「大師級運動選手」,這些人年齡在50歲到80歲,平均年齡61歲,參與耐力運動時間都在15年以上,這些人最近才都參加過運動比賽,每星期至少花4小時做高強度耐力訓練運動。平均每星期跑步59公里,平均每天跑步10公里。

不運動 認知功能容易衰退
研究人員先用核磁共振攝影觀察這些人的大腦血流速度,請這些人暫停運動10天後,再測量一次,結果發現,大腦左海馬迴、右海馬迴等八個區域的血流都明顯減少,這代表運動會影響認知功能好壞。史密斯博士表示,很多人都知道,一個人若較少運動,年老時會比較容易產生認知功能障礙、失智症,但過去沒有人發現,只要停止運動10天,認知功能就會衰退,從這研究可知,停止運動10天不只影響心血管健康,連大腦血流也會出現變化。


資料來原:元氣網 2016/8/31

標籤: 運動 健康 失智 阿茲海默症

我要留言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