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懶得走? 研究:散步有助激發創意

2016/06/07

19世紀美國作家梭羅曾獨居麻州康德鎮,長達兩年多漫步在山林的生活,讓他寫出曠世經典散文「湖濱散記」。綜觀古今中外,許多偉大思想誕生的時刻,和散步大有關係。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也證實,人在散步當中或之後,參加創意思考測驗的表現,會比待在定點者要好。散步後所激發的創意,比平常多出6成。
2012下鄉健走 南投埔里
許多電影劇情描述急欲尋求靈感的作家,必須遠離塵囂,才能激發出如閃電般的寫作創意。在現實生活裡,以創作為主業的人,沒有靈感時該怎麼辦?

理性的科學研究與感性的文獻都一致表示:你該去散散步。19世紀英國作家狄更斯,一天走路將近50公里,數十年如一日。德國哲學家尼采更主張:「所有偉大的思想都在散步中產生」。

隨著人類居住環境與生活方式的轉變,活動筋骨的人口大幅減少,散步的好處逐漸被遺忘。儘管目前學界尚未提供強烈佐證,證明放空步行真的有益人類性靈的發展;但是包括學者與治療師都相信,散步足以影響我們的思考方式,有時還能刺激創意的產生。

史丹福大學教育學院去年的一項研究,將兩組受試者分成定點組與散步組,測試地點包括室內和戶外;兩組人員事後參加創意思考測驗,結果不管是室內或戶外,有走路的受試者,表現都超越定點組。研究人員發現,散步途中的景致還不足以激發創意,關鍵在於走路。

主持研究計畫的院長丹史華茲表示,步行過程中產生的生理變化相當複雜;目前還不確定從事創作者從散步中獲得哪些益處,但他認為散步讓「大腦專注在一件擅長的事物上」,人因此感受到放鬆與自由,靈感與創意於焉產生。

學者佐證:散步讓心靈自由 思考不再墨守成規
運動可以改變心情,正如有氧運動對人體有好處。但目前尚待釐清的是,頻率越高的運動,能否形成與散步類似的作用。史華茲指出,人處於良好的身體狀況時,想法也隨之活躍;否則便為之所苦。運動本身必須沒有目的性,才有助於創意的激發。
奧克拉荷馬大學工程學教授芭芭拉奧克利寫了一本有關學習效率的書,也提及散步的好處。她說我們都誤以為專注時才能學習;「散步有時很無聊,而這正是它的作用所在;無聊讓心靈放空回溯,甚至透過潛意識,用別的方式思考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進而產生不同的想法。」奧克利教授透露,這個創意思考的過程,讓她獲益甚多。「我經歷無數次的瓶頸,有些時候我甚至無法察覺。每當有卡住的感覺,只要起身外出走個十幾分鐘,通常會茅塞頓開。

紐約「散步療法」找回心靈放空時刻
越來越多的治療師認同走路的功效,而安排病患進行戶外散步的療程。在紐約從事「散步療法」的克瑞爾,認為走路比坐著不動,更能激發更多思考方式。考克瑞爾約有35到40名病患,都認為這種療程沒有壓力。「紐約人太習於出門就搭小黃或地鐵,走路的目的只為了到定點。很多人不知道,踏出家門只為單純走路的樂趣。」
許多專家都建議,每天花20至30分鐘散步,不只讓身體維持活動力,現在還多了活化思緒,進而激化靈感與創意的好處。下次走路時,別急著走到目的地,試著體會「散步」帶來的身心靈感受。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2016.4.24